溶氣氣浮機系統分類及技術原理
一、技術原理
核心設備采用微泡發生器替代傳統溶解裝置,通過斜管組(間距50-80mm)、箱體、刮渣機及螺旋出料機構成完整氣浮系統
基于淺池理論:當浮選區水深由H降至H/10時,浮選距離與停留時間同步縮減10倍,處理效率與浮選面積呈正相關
斜管組實現雙重功能:
上浮區:增大有效分離面積,雷諾數可降至500以下,維持層流狀態(流速≤5mm/s)
沉淀區:對密度>1g/cm?的懸浮物形成淺池沉淀效應,SS去除率提升40-60%
二、系統分類類型
特征
適用場景
平流式溶氣氣浮機:水平流向,停留時間15-20min
適用于含油廢水處理
上流式溶氣氣浮機:垂直上升流,表面負荷6-8m?/m?h
適用于藻類去除
綜合式溶氣氣浮機:復合流態,溶氣效率≥85%
適用于造紙廢水
三、運維規范
日常檢查(冬季特別項標注※)
※泵體:檢查結冰狀況/潤滑油位(ISO VG68)/機械密封(泄漏量≤5滴/min)
空壓機:監測排氣溫度(≤90℃)/噪聲值(≤85dB)/冷凝水排放(每2小時)
刮渣系統:確認刮板柔韌性(-20℃抗沖擊測試達標)
工藝控制
混凝劑儲罐保溫維持10-15℃,小試確定最佳投加量(常規20-50mg/L)
溶氣壓力保持0.3-0.5MPa,釋氣效率應≥90%
停機管理
排空程序:先開底部排污閥,再啟反沖洗系統(持續時間≥3min)
管路防凍:壓縮空氣吹掃殘余水分(壓力0.2MPa持續2min)
- 版權與免責聲明
- 1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環保在線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,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,https://www.hbzhan.com。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2、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、技術文章、資料下載等內容,如涉及侵權、違規遭投訴的,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,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。
- 3、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- 4、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